上海职邦拥有近1000名全职临时工队伍,欢迎来电咨询合作!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劳务派遣
劳动法规
行业动态
社会保障
劳务派遣研究

最新文章
上海劳务派遣选派往坦赞修建铁路的援外人员
精准人力管理技术,完差团队建设奠基
邦泰人力国庆储干训练班开营
中国的蓝背心 电商的好伙伴
邦泰人力 助力双十一
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
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对在岗被上海劳务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有何区别?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专家呼吁防治过劳 九成受访者工作时间超标

  九成被访者周工作时间超40小时 专家呼吁完善法规防治严重“过劳”

  “过劳状态在我国部分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劳动者中已成常态。如不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很有可能演化成较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主任杨河清的最新研究结果,让他颇为担忧。

  相较两年前,一项结论为“我国有七成劳动者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调查,这次由杨河清的调查刷新了这一“纪录”,通过对北京CBD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国务院所规定的40小时。”

  事实上, 我国在医学及法律层面均无过劳的认定标准。过度劳动的量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与技术问题。杨河清向记者表示:“现在基本上在使用日本的相关量表,也有个别学者在日本的相关量表基础上,对我国的情况做了些调整后加以使用。还有人简单地以周小时工作时间来测量是否过劳。我们的团队正在开发适合中国人的测量工具。”

  文、表/本报记者 杜安娜

  调查 过劳工作,男女无别

  在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主任杨河清这份历时三年的调查中,展现了北京CBD区白领的劳动状况。

  他们在北京市CBD发放了几百份问卷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41.8%,女性占58.2%,年龄主要集中在26岁~40岁之间,学历以大学本科最多,占一半左右,涵盖包括科研、律师、会计、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媒体和医师等11个职业类别。

  杨河清介绍,他们的研究团队把这些问卷根据性别,从“个人疲劳”、“工作疲劳”、“服务对象疲劳”和“工作过度疲劳”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计算。

  “我们从统计结果中就可以看到,性别在疲劳指数上,没有明显差异。”杨河清说:“男性女性都非常重视工作,甚至占用早上一起床、下班回家后、上床睡觉等休息时间来用于工作。而且,无论男女性,他们的疲劳不仅仅来源于工作,与家庭、生活、社会关系也是紧密相连的,这些所带来的疲劳感不容忽视。”

  51岁以上更关注生活

  从研究结果上,还可以看到,50岁及以下的工作者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他们存在自主工作过度倾向。

  从统计数据上看到,31~50岁中的被访者中,每周工作时数超过40小时的占九成以上,30岁以下的被访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 小时的只占八成以上,而51岁以上的被访者则只有六成。

  51岁以上的工作者,四个疲劳量表指数均低于总体均值。杨河清由此可推测:“这部分工作者由于年龄问题,更注意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工作已不是他们关心的最主要因素,而是工作、生活、家庭之间的平衡。”

  九成多被访者“超标”

  据了解,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周工作40小时。杨河清的调查数据显示:事实上,将近九成的被访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这个“国家标准”。从统计中可以看到,真正按照标准,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下的只占总人数的12%,甚至还有6%的被访者工作时间超过55小时。

  硕士全部都“过劳”

  杨河清从学历上对被访者分析,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被访的全部硕士,每周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接下来的,是大学专科,占94%。博士与大学本科,分别为86%和84%,最后是大专以下,占71%。

  他们的研究团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所有的被访硕士之所以工作时间均超过40小时,因为他们所在单位性质多为国有(控股)、外资与合资企业,而这三种企业的员工周工作时数超过40小时的占九成以上,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

  而为何大学专科中这一数据远高于博士、本科?杨河清经过分析得知:“这部分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多为1~3年和4~6年,而这两种工龄的员工几乎有九成,每周工作时间要超过40个小时。明显高于1年以下、7~10年以及16年及以上的员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被调查者周工作时数都在40小时以上。”

  月薪两万以上全“超标”

  他们还从职业方面进行了划分。职业为科研/研发、律师、创意工作者、金融类的劳动者中周工作时数超过40小时的均占100%,会计/审计、医师、市场/营销、HR、其它等职业差异却不明显,但都明显高于咨询业的75%。

  而从月收入来看,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被访者每周工作时数全都在40小时以上,月收入在5000~8000元和10000~20000元的被访者每周工作时数大于40小时的人数分别占其各自总人数的90%以上,月收入在3000~5000元和8000~10000元的被访者这一比例大约是八成,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被访者人数比例最低,为77%。

  亟须完善

  “过劳”相关立法

  “即便如此,我国对‘过劳’问题的研究还很不足。”杨河清说:“我国的 ‘过劳’研究无论是研究成果,还是研究机构、研究队伍都很薄弱,远远滞后于社会对该问题研究的需要。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研究,但实际上,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从理论层面全面、深刻解析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机理。”

  他解释到,现在一方面,一部分劳动者深深卷入过度的市场竞争中,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劳动年龄人口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这两个现象在中国明显并存。

  杨河清最迫切的希望是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加强多学科研究的同时,我们国家现在市场经济机制并不是很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尽管出台了一些,但是用于防治严重的 ‘过劳’现象,显得还很薄弱。”

  调查显示:北京四成白领每天耗一小时在上班路上

  科研/研发、律师、创意工作者、金融类的劳动者周工作时数超过40小时的均占100%

  结论 情况比前几年加重

  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杨河清还从交通时间来对劳动强度进行了比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也伴随而来,北京作为我国的大都市,道路拥挤状况尤为显著。从调查结果发现,64%的被调查者上下班交通时间在60分钟以内,但仍有36%的被调查者上下班交通时间超过了1小时。还有2%的被访者每天上班要花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办公地。”杨河清说,这不能不算作是过劳的原因之一。

  杨河清向记者介绍,对北京CBD白领劳动状态的研究,是这三年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

  因为,近年来,“过劳”或者 “过劳死”等词汇频繁见诸各类媒体,这几年过劳研究的结果已经显示出:我国的过劳问题严重。

  他说:“早在2009 年12月6 日发布的《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 中披露:中国内地城市白领中,接近60%的人处于过劳状态。2012年8月底至9月初,《小康》 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 2012 年度,69.4%的受访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时工作问题,甚至还有1.3% 的受访者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以上。”

  而这次的调查结果,明显又比前几次的状况更加严重,“每周工作时数超过40小时的占九成以上”。

  “过劳死”认定体系缺失

  过劳死到底有多严重?杨河清表示:“‘过劳’ 还会产生一系列负效应。过度劳动达到一定程度,会直接、间接地形成经济损失。德国联邦卫生部专家奥尔瓦德教授认为,在欧洲与疲劳相关的疾病已成为导致非体力劳动者长期无法工作的主要原因,欧盟由此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为 1100 亿欧元。美国职业压力协会也估计,疲劳及其所导致的缺勤和疾病、精神健康问题,每年耗费美国企业界 3000 多亿美元。

  对个人来说,更严重的是“过劳死”。众所周知的是,近年来, 我国“过劳死”的案例确实越来越多。“如备受关注的2012年11月25日,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工作岗位上殉职,享年仅51岁。以及2011年‘普华永道女硕士过劳死’案等。”

  杨河清认为:“这些案例,的确有一部分劳动者严重 ‘过劳’,但是报道中的这些人是否就属于 ‘过劳死’呢?显然,这样的报道至少是缺乏依据的。因为中国既没有医学意义上的,也没有法律上的 ‘过劳死’ 的认定体系, 当然,也就谈不上对 ‘过劳死’的认定。”

  “拼搏”精神加重“过劳”

  杨河清介绍,欧美国家过度劳动现象发端于 19 世纪,那个时期体力劳动者的过度劳动问题很广泛,不过, “过劳”这一词汇还没有出现。进入 20 世纪以后,这些老牌的发达国家陆续制定、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发生群体则更多地转移到脑力劳动者。20 世纪70 年代,过劳问题在日本大规模爆发,并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才有日本学者提出“过劳”及“过劳死”的判定。

  他说:“从日本和韩国的例子来看,在国家追求发展和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推崇 ‘勤奋’的东亚文化会对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产生影响,如果没有一定制度措施加以保障,往往会出现‘过劳’问题,其极端表现就是‘过劳死’。”

  “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东亚文化强调的‘拼搏’精神更容易被加重。”也有学者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31 10:23
·上一篇:这家公司用2.5万美元请不合格的新员工走人 ·下一篇:如何确保失业保险“蛋糕”吃进嘴里
上海劳务派遣公司北京劳务派遣公司东莞劳务派遣杭州社保代理劳务派遣
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版权所有|招贤纳士|员工邮箱
上海劳务派遣公司为您提供专业的劳务外包劳务派遣等服务
上海总部: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嘉汇广场28F 全国咨询热线:400-030-5180